打造環保健康廚房 環署推廣污染減量五撇步 作者 : 廚具公會
台灣河川污染來源有高達五成來自生活污水,其中,廚房即是主要源頭之一,為落實污染減量,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推出「環保健康廚房,五招污染減量」的宣導小撇步,教導媽媽們如何在廚房料理食物的同時,也能作好生活污水的削減。
根據環保署統計,受限於國內公共污水下水道的普及率僅有不到三成,導致有七成以上的生活污水都未能納管處理,而直接排入河川中造成污染,佔河川污染量比例高達五成,遠超過工業廢水的二成四及畜牧廢水的二成六。
環保署水質保護處荐任技士林惠嬌表示,由於生活水準提升及飲食習慣的改變,民眾的飲食型態已越來越多樣化,也使得料理過程中的廚餘、清洗碗盤時油脂及清潔劑用量大增,對河川造成更大的負荷與污染,但只要民眾能夠落實五招的廚房小撇步,就能有效削減廚房六成以上的污水污染量。
廚房五招污染減量小撇步分別是: 「簡約生活、綠色飲食」、「洗碗槽裝濾網」、「鍋、盤殘油擦拭後再清洗」、「洗米水回收澆花、洗碗」及「食物自然解凍」。
第一步要作到便是養成在家吃多少、煮多少,出外點多少、吃多少的綠色飲食觀念,林惠嬌說,尤其是像民眾常吃的湯汁類食物,如玉米濃湯、味噌湯或麵湯,每公升中所含的有機污染物 (BOD)便高達三千至一萬mg/L,如果吃不完大量排出,不僅容易造成排水管淤積、發臭,也會讓河川厭氧惡化。
她指出,食用油的污染量也相當高,每丟棄二十五毫升的油炸油,就相當於一個人一天所產生的四十公克BOD染污量,所以在洗碗前,若能先使用紙類將鍋、盤中殘留的油脂擦去,不但洗起來輕鬆,還能達到污染減量六成五的效果。
洗米水回收再利用於澆花、洗碗,則可以節省自來水用量並避免化學性清潔劑的污染;食物採自然解凍,而不以自來水沖洗解凍,同樣也可減少有機物質溶於水中排放。
有任何相關問題,歡迎到FB官方粉絲團留言